查看原文
其他

没有审美力是绝症,知识也救不了

推荐关注

上方公号内回复 999 有惊喜


01

为什么满大街的厕所


有一个德国的朋友跟我一起回江苏老家旅行,我们开车途经了很多中国的小镇,从河北到山东到江苏。


一路上他总是心事重重却又欲说还休的样子,最后在我的老家小镇上吃饭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问我:“为什么中国的城镇临街全部都是厕所?”


这个问题把我问傻了。


讨论了半天,我才弄明白,他的问题里有个巨大的乌龙,他说临街的厕所实际上是我们城镇居民的住房,他误认为厕所的原因就是那种临街的民居都贴着一种竖长条的瓷砖。


中西合璧,石家庄的一个影视城


他说在德国,只有厕所的外墙上才帖那种瓷砖,当时我就瞬间石化。


他又接着问,为什么从北京到河北到山东到江苏,城镇居民的房子都长得一模一样,都是那种两层小楼,临街落地门窗,二楼住人,贴一样的瓷砖,做一样的装潢。


其实,这个问题其实也在我内心萦绕了很久。


就连改革开放初期,我们小的时候,我们曾经搜集过各地民居的邮票,那个时候的各地民居是各具特色的,而且饱含当地的风土人情、建筑科学、美学体系。


但是为什么这几十年,全国各地城镇的民居却不知不觉地趋同了呢?而且这种审美不是一个高水准的趋同,这是什么原因呢?



后来研究欧洲工业化进程和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才找到真的的原因。


就是工业化是一个去部落色彩的发展逻辑,人们因为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的需要打破了原有的农业文明部落,将土地、人力、资本等要素都整合到城镇。


所以在服装、建筑以及文化艺术的流行上出现了大规模的趋同,这也造就了欧美工业文明以来无数大规模流行的文化现象。


中国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正是在经历这样的历程。这种“厕所式”的民居,实际上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建筑的流行文化。


某地产公司在全国开发的文化旅游城


然而这种文化不仅仅没做到有效地继承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系统,而且也没有学到西方建筑的精髓,洋不洋土不土的“厕所式”的民居就如同病毒一样流行遍了中国大江南北。


大部分中高度发达省市无一例外地中了这种低水平流行的毒,它里里外外散发着城乡结合部的尴尬乡土气息,这也是我面对德国友人的尴尬。



02

为什么我们长期处在“闰土”的氛围里?



那么这种缺乏对美的认知的——土的意识,究竟为什么那么根深蒂固地植根在中国当下社会呢?其实,我们不妨来重新认识一下什么叫美。


其实,美其实就是对好的认同程度,所以人们常常说:美好。它是一种对事物有好的要求的生活态度,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,甚至包含着对待他人的态度,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体验,以及服务的精神等等一系列的好的要求。


某些文化广场的设计



土,就是因为对各种事物没有要求,或者是对一种错误的要求进入了偏执的阶段。


洋气,实际上并不是真的洋,而是因为美,美就是对好的认同程度。


好,是Good,Better,Best,Great……的一种进阶。



Good是常识,就是做到还不错,需要对一件事一个行当需要有常识性的认知。


Better是技术,需要做到一定程度的复杂刻意训练才能把一件事做到优良品质。


Best是秘密,需要洞察一些隐秘的逻辑和关系,才能发现做好一件事的真正秘密。


Great是艺术,就是能够随心所欲地协同要素,道法自然地做出真正伟大的作品或者服务。


由此看来,实际上,土,就是我们连Good都不知道,这种认知的缺陷与Great的艺术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。


那种戴着大金链子喊麦的中国嘻哈风,那种满大街飘荡的最炫民族风,那种翠花绿翠花红搭配的色系背后真正的原因不是因为穷,是因为内心对美与好的认知是彻彻底底的匮乏。


全世界最大的王八建筑,坐落在白洋淀



在人的诸多能力中,审美是一个完全靠后天习得的能力,它的确不在基因里遗传,但却极易受到群体性的裹挟影响。


这就是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堪回首的“闰土”童年照片的原因。为什么后来大家逐渐进入大学,再走向国外,就变得原来越洋气了呢?实际上不难看出,只有看过很多美好的事物之后,我们才真正会懂得美是何物。


03

审美力的缺乏,是一种新的无知


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:“生活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。”譬如面对大海,诗人们写出了数不尽的诗歌,现在呢,如同小品中戏言:“大海啊,真TM大!”因为不懂,所以生活便少了欣赏美的底蕴。


木心说:“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,知识也救不了 。”


吴冠中先生说,“文盲不多,美盲很多”。


无数低劣的生活场景一直在提醒我们,不要以为人们都长着眼睛,但实际上保留视觉觉醒的人太少太少。


从60后到90后,无一例外,我们的学习过程中都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审美养成滋养,就连书本上的优质的美育素材都没怎么接触过,要不然为什么到今天为止,我们中小学的教材教辅乃至课外读物,还是那股浓重的挥之不去的乡土气息。


原本内敛静好的中国东方审美哪里去了呢?


我们的视野范围内,那种不讲究的、偷懒的、庸俗的设计真的让人无话可说。



美术、音乐等一切与审美有关的课程,始终被官方和民间公认为一种叫副科的东西,这个现象直到今天才有所好转,但是三四代人挖的坑,一两代人真的是填不完。


审美这种复杂变量的教育,在如今这个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
《未来简史》里多次强调,在未来,知识=体验×敏感度,这也是是对知识的一种重新定义。



我们大部分的记忆能力和存量知识的存储将被云存储所取代,甚至代表逻辑思考的算法也将因云计算变成开源的基础设施。


就像数千年前快速奔跑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存活,而今天的交通设施不仅重新定义了效率,还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生存方式。


这里说的体验里包含着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嗅觉……以及上升到同理心与分别心的敏感性问题。


体验能力是基础能力,而敏感度是这个能力效应的系数。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体验和敏感度方面欠缺,将在未来成为一个无知的人。


04


多给自己接触美好事物的机会


如何获得面向未来需要的体验和敏感度,有一种“捷径”,就是艺术。


这里所说的艺术,并不是要成为“艺术家”或“专业艺术工作者”才行,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生活方式。


爱美,也不是一件高冷的,难以达到的事。周末不要宅在家,去爬最近的山,看最近的海,都是自己接触美好事物的一次机会。多让自己接触美好的事物、美好的景象,感受自然之美,建筑之美、诗词之美、音乐之美、绘画之美等,相信这种对美的感知和享受却会藏在你的脸上,浸润你的内心,伴随终生。无须刻意,就能轻而易举地在你的生命里发出光芒。



如果一个人有幸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,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。变成他对生活的品质要求,不管他在哪里,从事什么职业,这种美好都会伴随他终生。

有人说,今天所有活着的艺术家,都应该感谢梵高。

仅凭一人作品,养活无数人:电影、文学、艺术、音乐届大师,无不受梵高影响。

莫奈,印象派的开创者,领导者。没有他,世界美术史就没办法发展下去。

如果说看其他艺术家是美学启蒙,而读这两位艺术家可谓直登艺术美学巅峰。

了解他们不光是了解世界艺术瑰宝、高级审美、人类精神宝藏。

更是通过梵高、莫奈的一生领略生命的张力与韧性、自然神奇魅力、精神哲学……

梵高笔下的那种炙热的生命力、莫奈笔下的自然、光与影,就算毫无美学基础都能被感动。


如《梵高》以时间为顺序,以主题为线索,收录梵高一生近400幅精美作品

《向日葵》《夜晚露天咖啡座》《夜间咖啡馆》《星空》《鸢尾花》《梵高自画像》《鸢尾花》《有丝柏的道路》《午睡》《收获景象》……


每一幅画都会随着梵高传记故事一一道出,其内涵、手法、抒发的情感……


将梵高的画作与品读,结合他们人生经历讲解得生动、清晰、专业:

比如讲到梵高的向日葵,书中是这样展开的:
再贫穷的家庭都有欢笑,再艰苦的生活都有希望。向日葵就是梵高的笑,梵高的希望。向日葵作品一生有11幅,和他自画像数量相等……


讲到14朵版本向日葵是系列中最为出色的一幅画作——

整个画面一绚烂明亮的黄色系为主色调,再辅以少许青涩与绿色为点缀,色调简单却画风惊奇。激情奔放的笔触,赋予向日葵生命力,花姿描绘的淋漓尽致……

再如,梵高最后的遗作《麦田群鸦》——

描绘法国瓦兹河上奥维尔镇周围乡下麦田的情景。特有金黄色,但在画中充满不安和阴郁感,压住麦田,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,也暗示着故事的走向……

400多幅传世名画,大开幅高清呈现,让人直呼过瘾!
不需刻意去了解,而都是随着梵高一生的故事逐步展开,读起来相当丝滑~



《莫奈》亦是如此,200余幅——

从开创历史先河的《日出 印象》到让人叹为观止的《鲁昂大教堂》系列,从人人都爱的《睡莲》到创下苏富比纪录的《干草堆》,还有《麦草堆》《白杨木》《浮翁大教堂》《睡莲》《日本桥》……


如让世人最为忘不了的《睡莲》一幅静态作品,在欣赏时仿佛是动态的——

莫奈为了绘制睡莲,莫奈每天凌晨三点起床,在池塘边一看就是几个小时/睡莲

他用双瞳捕捉着细微的光影变化,然后用独创的“色彩分割法”和“连作法”,将万物的光芒一并敛进层层叠叠的笔触中。

他在《绿衣女子》中画过的那条长裙,尽管画中的女子似乎并未走动,但却有光在裙褶间颤动,整个画面也为之生动了起来。

后来,莫奈娶了画中这个名叫卡米耶的女子为妻。他为深爱的卡米耶画过许多幅,举世闻名的画作。

两本书巨大开本,翻开彷佛走进梵高美术馆,走进梵高、莫奈的艺术世界。

准确来说远不止两座美术馆,因为全书收录的美术馆:巴黎罗浮宫、乌菲兹美术馆、梵高美术馆、梵蒂冈美术馆、莫奈美术馆……近乎数百家世界知名艺术馆授权。

跑遍数十家艺术馆、博物馆都看不到的,这套书一次集齐。

《梵高+莫奈人生艺术画集》(共2册)

艺术是积蓄在苦难和

耐劳的人的灵魂中的蜜

梵高传世名画400+幅

莫奈经典名画200幅

德国TASCHEN出版社

采用艺术特种纸

硬壳精装,超大开本

可完全平摊,收藏佳选

原价399元

限时特价109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新人文历史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